查看原文
其他

再出发|陈和生:铸“国之重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编者按

实现梦想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


2022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历史性盛会,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于党、于国、于亿万人民,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松山湖宣传与社会工作局、组织群团局、人社分局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共同推出“再出发”专栏,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对话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及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代表,展现松山湖在东莞迈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继续勇立潮头、再立新功的作为与担当。










本期关注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陈和生。


人物简介:陈和生,1946年8月出生于武汉,中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和工程经理,获第一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和2017年“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陈和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数十年,是我国大科学装置的重要倡导者、建设者,有力推动我国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国家前沿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2021年12月9日举办的松山湖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获评"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并现场介绍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成果及二期规划。


年逾七十,陈和生的目光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心系祖国发展,“我们散裂中子源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一个关键的、先进的研究平台。”


中国散裂中子源


躬耕松山湖十余载,从一期建设运作到二期扩建,陈和生在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国之重器”上倾注了无数心血。作为一位“老湖人”,陈和生期待松山湖未来能够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加码,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战略需求在等着,

     承诺的时间不能推迟”




陈和生师承丁肇中,1984年,38岁的他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位博士后。“我想尽快回来,为祖国的高能物理发展贡献一份力。”回国后,陈和生领导了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的建设。

为优化中国大科学装置布局,2006年,陈和生来到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寻找合适的建设地点,最终确定了如今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的大朗镇水平村。“散裂中子源主体部分对地基要求高,现在这块地方是最适合的,而且东莞市政府对我们支持的力度也非常大。”

彼时,陈和生已到花甲之年,本可退休居家、享受天伦之乐,他却选择担任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和工程经理,推动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

中国散裂中子源

经过多年筹备,2011年10月,世界第四台、中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在松山湖奠基。在装置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安装调试过程中,老中青三代科研工程人员协同攻关、克服万难。

陈和生回忆,建设期间遇到第一个雨季,地下隧道便严重渗水。为此,施工单位再建了一层防水隧道,延误了一年多的工期。为了节约设备调试时间,陈和生和团队决定采用通用设施安装调试与隧道土建施工交叉进行的方法加快推进建设,但工作量成倍增加。“有那么多的国家战略需求等着我们,给国家承诺的时间不能推迟。

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团队


2014年夏天,连日酷暑和高负荷的工作让陈和生感到身体不适。此前,他进行过多次心脏手术,团队都为他感到担心,但他却一直坚守工作岗位。陈和生说:“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靠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去奋斗,我应该为她尽一份力量。”

历经重重困难,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实现第一束质子打靶产生了第一束中子。2018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向用户开放。




聚焦“卡脖子”问题,

以源头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新能源、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和先进的研究手段。”陈和生解释道。

检测航空发动机叶片金属疲劳检测、分析可燃冰结构、对高铁车轮进行残余应力测量、研究药物结构……散裂中子源对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直线加速器

过去几年,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在《科学》等期刊发表用户文章120余篇,前三年科学产出远超美国、日本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自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服务超过2600名用户,其中四分之一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完成了6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其中有12%是来自高科技企业。


源头创新跑出“加速度”的同时,散裂中子源还有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

陈和生认为,散裂中子源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检测手段,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促进企业科技水平提升;设备国产化需求量之大,还将为珠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对接机会,这些都将推动相关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

靶站大厅的谱仪


2020年8月13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在散裂中子源园区研发成功。这是基于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为我国医用BNCT治疗装置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国内肿瘤治疗迎来了技术性革新

中国高能物理所正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合作建设的第二台BNCT临床设备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破土动工。陈和生表示:“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尽快把设备建好,我们争取明年下半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联合各方深入研究,提升硼中子靶向药物性能,使其能够靶向更多类型的肿瘤,为临床试验打好基础。

BNCT实验装置


前不久,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项目通过审批,预计在明年年初动工。项目建成后,加速器质子束流打靶功率将提升至500千瓦。这意味着,在同样实验精度条件下,数据采集时间减少5倍,能够研究更小的样品、观察更快的过程、服务更多前沿科学研究。

“二期工程的许多技术都是国际领先的,技术难度大。在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影响用户实验,只能采取设备改造和开放运行交叉进行的方式,压力很大。”陈和生表示,未来希望东莞市和松山湖进一步加大散裂中子源的支持,把现有的大装置运行好、对用户开放好,加大力度支持二期工程建设,使其更好地满足前沿科学的研究需求。




“松山湖如何深入部署科技创新?

这是我最关心的”




在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的同时,陈和生也见证了松山湖的发展。“十五年前,我来到松山湖时,这里大部分地方都是工地。现在,松山湖已经集聚了各类产业园项目、高校、知名企业,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方面也取得很大的进展。”

作为一位“老湖人”,在陈和生看来,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成功建设离不开东莞市和松山湖的支持,“当时选址时就说了,我们这个项目,不会直接带来GDP,但我们有信心将这里打造成为国际科研创新中心。事实证明,松山湖是一个非常适合大科学装置、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地方。”


迈入新的二十年,陈和生对松山湖的发展抱以更高的期待。“当前,国家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松山湖作为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组成部分,要怎么定位、怎么规划、怎么发展,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陈和生表示,对于松山湖而言,首先要明确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定位,结合大湾区的特点,聚焦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具体部署。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努力吸引更多科研团队、领军科研机构前来,形成强劲资源合力,深入攻关涉及国计民生的瓶颈问题。

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启动会


他谈到,当前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设一台锂电池的专用实验终端,如果松山湖能够在这方面建设一个研究机构,吸引相关大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前来,从研发到生产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将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做贡献,对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陈和生认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包含了广州、深圳和东莞,在统一部署之下,各区域之间要加强联动。“松山湖已经有了20年的基础,接下来要和深圳光明科学城加强协调,集中区域优势资源,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进行部署,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局部)


相信在新的二十年,松山湖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上大步迈进,为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陈和生祝愿道。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碧彤 张珊珊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 全文来了!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 抗疫有“数”!这组数据读懂了松山湖抗疫

▶ 喜报:松山湖1500万元扩粤莞基金,成效显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创新松山湖

好看要点在看哦

Hi,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